人与动动篇1
【关键词】老年人;代谢及生理功能;运动;营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越来越注意自身的身体健康,而运动与营养是提高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不仅心肺功能降低,而且运动器官也逐渐衰退,如肌肉萎缩,兴奋性降低,速度减慢,骨质松脆等。另外老年人听觉、视觉、触觉、平衡器官功能也减退,表现为反应缓慢,灵敏度低,协调性差。因此,应当重视老年人的运动和营养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老年人代谢及生理功能变化
1、人体组成成分随衰老而发生缓慢变化。人体的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蛋白质和脂肪,前三项称为瘦组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脂肪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脂肪在体内分布也在改变,更多地分布在腹部及内脏器官周围。许多老年人并不一定比年轻时胖,但大多老年人都会发现自己局部胖了,即腰围、腹围增加了。
2、代谢功能改变—基础代谢率下降、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人体在生命过程中经常不断地变化,新的组织不断形成,旧的分解,这就是新陈代谢。基础代谢是指在静卧状态下,在适宜的气温环境中为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消耗的能量,单位时间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医学上常用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作为观察新陈代谢的指标之一。基础代谢率下降,加之老年人体力活动量减少,结果是能量消耗减少。
3、中老年人骨的无机盐含量下降,导致骨密度降低。一般在30岁~40岁时人体的骨密度达到峰值,以后随年龄增高逐年下降,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绝经期妇女更是严重。
4、消化系统的变化,如牙齿松动、脱落,会影响食物咀嚼。舌上味蕾减少,使老年人味觉明显减退,对甜、咸味都不敏感。老年人胃酸分泌不足,各种消化酶活性下降,影响对食物的水解及消化。将导致各种营养素的吸收率降低。肠蠕动缓慢,易患便秘,同时增加了有害物质在肠内停留时间。
5、心血管系统功能变化,由于老年人心肌细胞内有脂褐质集聚,胶原和纤维增多等导致心肌细胞功能减退,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承担过重的体力活动,又因血管硬化,中老年人易患高血压,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远高于其它年龄段人
6、免疫系统功能改变,伴随老化进程的进展,免疫功能逐渐降低,使老年人对外界的刺激、伤害的应变能力下降,对各种疾病更为敏感,整个机体的协调作用和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也会减退。
二、老年人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1、能源物质
能源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人在衰老过程中,蛋白质以分解为主,遥远足够的蛋白质来补充体内的消耗,同时蛋白质可以保护肝脏的正常功能,增强人体抵抗力,促进血红蛋白合成。糖类是能量的主要来源,易于消化吸收,但是不易太多,膳食中糖类的主要形式是淀粉。老年人肝糖原储存量下降,因此,容易出现低血糖。要经常吃水果蔬菜和蜂蜜。老年人要尽量少吃蔗糖,因为蔗糖可使血脂升高,易引起高脂血症和肥胖。膳食中有一定量的脂肪可延迟胃的排空,增加饱腹感,可改善事物的感官性状,且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但是脂肪的供给量应以满足胜利需要为限,不能摄入过多,因为高脂肪易引起老年性疾病。
2、非能源物质
非能源物质包括钙、铁维生素、水等。由于老年人的胃酸减少,影响钙的吸收利用,造成骨骼脱钙和骨质舒松,牛奶及奶制品是钙的最好来源,其次是豆制品。老年人对铁的吸收率比中青年人低,造血机能也衰退,为防止老年人贫血,应多吃易吸收的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豆制品,黑木耳等。
维生素在老年人的膳食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维生素C作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能发挥抗氧化功能,从而增强老年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应激能力,增强老年机体免疫力,提高老年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B族维生素对维持老年人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和体内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D具有促进老年人钙质吸收、防止或延缓老年性骨质舒松症发生的作用。维生素E是一种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维生素,是机体的一种强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可提高老年机体的免疫力。
老年人的维生素的供给量与成年人相同,应在膳食中有充足的绿叶蔬菜、各种水果、鱼、豆类、瘦肉等。
老年人的结肠和肠肌肉易于萎缩,肠道中黏液分泌减少,大便容易秘结。因此,老年人每天应注意饮适量的水,但是,对养成大量饮水习惯的老人,应逐步加以纠正,饮水过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对健康有害。
三、老年人运动锻炼的物质代谢特点与营养
1、运动锻炼前的营养准备
运动前,摄食不可过量,食物要易于消化,不适宜吃较干较硬的食物,多喝营养粥或素汤。增加体内水和躺的储备,防止运动中脱水的产生,促进运动中热量的散发,防止运动性低血糖的发生。
2、运动锻炼中的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
老年人的运动锻炼形式多为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不大,一般为中小强度,以糖和脂肪的分解形式供能。运动中,可根据需要补充一些饮料,可间隔10到15分钟和含糖饮料100到120毫升,以补充水和糖,防止脱水。
3、运动锻炼后的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
运动后应及时补水,有利于运动中代谢废物的排出。注意供给优质蛋白,保证老年人身体恢复和肌肉力量的保持。
运动后膳食,提倡杂食,多吃水果和蔬菜,除供给维生素和无机盐外,其中维生素和果胶讷讷感促进肠蠕动,可防止便秘。食物宜清淡,甜味和咸味均不可太重,不要吃油腻的东西,尤其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同时注意多吃海带、紫菜等海生植物,鱼、贝、虾等海产品。
参考文献
人与动动篇2
动物与人的美好感情
——读《林中的大山猫》有感
付雨寒
读了《林中的大山猫》这篇故事,我的心在不断颤抖。
这篇故事写了一位护林老人的大山猫在捕食时,被猎人捉住,并送进了动物园。护林老人在动物园发现了它,并悄悄地帮它打开了笼门。几天后,护林老人在镇上买食品,偶然发现店里的报纸上写着:“动物园一大山猫逃出,咬死一名管理员。”正在他读报时镇长带着警察,把他带走了。因为他在调查中说道:“我是有罪,大山猫是我放的。”可他在几天后又被带回了家,他已经很老了。他一回到家,大山猫就扑到他怀中,轻轻依偎在他的身旁。几天后,老人躺在了鲜花齐放的草地下,草地上,还放着大山猫送他的一只山鸡。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心在震撼,为大山猫与老人深深的感情而感动。
在姨妈家开火锅店时,我被请去品尝。有位客人点了狗肉,我正好去透气,却看见姨父要杀他养了几年的狗——点点。我有些奇怪,可姨父说自己也是无奈。点点不停地哀叫,姨父却毫不留情,直到点点一命鸣呼。
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可有人却这样对待它们,这真令我心痛!
指导教师
人与动动篇3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五条二款规定“交通信号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的指挥”。本条二款明确了“交通标志”是交通信号的一个种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本条规定了如果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遵守“安全原则”。
由于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上都设有明显的交通标线,所以,《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在这些道路上不适用。本文着力探讨在有交通信号(交通标线)的公路上,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发生的交通事故。
一、有交通信号(交通标线)的公路事故分析
(一)在有交通信号(交通标线)的公路上行人横穿与机动车发生的交通事故
1、路权
(1)行人路权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一条“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2)机动车路权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五条“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第三十六条“根据道路条件和通行需要,道路划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分道通行。没有划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在道路中间通行…”。
所以,公路中间为机动车的路权,公路两侧为非机动车、行人的路权。当行人横穿公路时,进入机动车道,应该让在本道内的机动车辆优先通行。
2、安全义务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二条“…行人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行人横过机动车道…没有人行横道的,应当观察来往车辆的情况,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不得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横穿或者中途倒退、折返”。
所以,在行人横穿公路的交通事故中,行人负有“确认安全”的义务。因此,《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一款“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的规定同样不能用于认定机动车方的交通事故责任。
3、机动车的避让义务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二款规定“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时,应当避让”。避让的前提是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笔者认为,避让的具体表现仅仅只能局限在“采取制动和打方向盘”,只要做到了这两点,就应当视为机动车尽到了避让义务。笔者认为,这类交通事故中,不应该过分苛求机动车的避让义务。
4、事故认定
按照法律规定,正常情况下,机动车在己方道路上正常行驶,遇到行人横穿道路时,a、优先通行权在机动车一方;b、确保安全的义务在行人一方。
行人和机动车各自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配套法规的相关规定履行应尽的义务,就可以避免发生事故。
如果发生事故,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之规定,应该由行人承担交通事故责任。
(二)非机动车横穿道路与机动车发生的交通事故
有交通信号的公路上,常见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事故是非机动车左转弯时与直行的机动车交通事故。
1、路权规定
(1)非机动车路权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五条“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第三十六条“…没有划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非机动车和行人在两侧通行”。《安全法》第五十七条“驾驶非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应当遵守有关交通安全的规定…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应当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
(2)机动车路权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五条“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第三十六条“根据道路条件和通行需要,道路划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分道通行。没有划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在道路中间通行…”。
所以,公路中间为机动车的路权,公路两侧为非机动车、行人的路权。当非机动车左转弯横穿公路,进入机动车道时,应该让在本道内的机动车辆优先通行。
2、安全义务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一款规定“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在路段上横过机动车道…没有人行横道、没有行人过街设施或者不便使用行人过街设施的,在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
所以,在非机动车左转弯通过机动车道的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负有“确认安全”的义务。因此,《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一款“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的规定同样不能用于认定机动车方的交通事故认定。
如果发生事故,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之规定,应该由非机动车承担交通事故责任。
二、公路路口事故分析
(一)行人横过路口与机动车发生的交通事故
1、路权和安全义务
(1)行人路权和安全义务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二条规定“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2)机动车路权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过;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应当减速慢行,并让行人和优先通行的车辆先行”。
在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上,行人有优先通行权。“确认安全”的义务在行人。
由于大运二级公路上在路口处也有不间断的白色虚线,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所以,机动车有优先通行权。
2、机动车的避让义务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二款规定“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时,应当避让”。由于这些道路上都有不间断的中间虚线,所以,本条此时不适用。
3、事故认定
按照法律规定,正常情况下,机动车行经路口时,遇到行人横穿路口,(1)优先通行权在机动车一方。(2)确保安全的义务在行人一方。
在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上,避让义务在机动车方。
行人和机动车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配套法规的相关规定履行应尽的义务,就可以避免发生事故。
在有交通信号(干线有连续的中间虚线)的路口上发生交通事故,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之规定,应该由行人承担交通事故责任。
(二)有交通信号的公路路口,非机动车横过路口与机动车发生的交通事故
1、路权规定
(1)非机动车路权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非机动车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通行:(一)转弯的非机动车让直行的车辆、行人优先通行…”。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九条“非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也没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除应当遵守第六十八条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的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让优先通行的一方先行;(二)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在路口外慢行或者停车瞭望,让右方道路的来车先行…”。
(2)机动车路权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过;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应当减速慢行,并让行人和优先通行的车辆先行”。
因此,在通过路口时,机动车有优先通行权。
2、事故认定
当非机动车从机动车行驶方向的左侧横过路口时,机动车处于非机动车的右方,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六十八条(二)项的规定,优先通行权仍然在机动车一方。
当非机动车从机动车行驶方向的右方横过路口时,由于道路中线上有白色虚线,机动车有优先通行权。
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履行应尽的义务,就可以避免发生事故。
人与动动篇4
关键词:竞技运动;运动感觉;动作调节
中图分类号:G80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7-0114-04
HumanKinesthesiaandMotorAdjustmentsinCompetitiveSports
ZHANGYing-bo,TONGHai-qing
(BeijingSport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Themasterofknowledgeandmethodsinhumankinesthesiaandmotoradjustmentsunderliesthetheoryandapplicationofmanymoderntrainingmethods,suchascoretraining,vibrationtraining,Swissballtrainingandslingexercisetherapy.Authorssystematicallydiscussnewresearchfindingsonmotorbehaviorwithcasestudies.Itintroduces,explainsandanalyzestheirwaysofapplicationandmethodsinthemoderncompetitivesportstraining.Thevariousslowandquickmovementsamongathletesindifferentcompetitivesportsexploitsdistinctivemodesofmovementproductionandcontrol.Therefore,coachesandathletesmustaccordinglyemployspecifictrainingprinciplesandmethods.Thereexists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motorinformationprocessingandmovementproductionbetweencompetitivesportsdominatedrespectivelybyopenskillsandclosedskills.Theimprovementofhumanmotorcontrolandregulationleveldependsonthesynergy,temporalandspatialaccuracyofmulti-motorinformationstreams,andtherefiningofhumanmotorprogram.Focalvisionisassociatedwithcorticalconsciousness,whichisgoodatspatiallycontrollingandregulatingslowmovementsandcompetitivebehavior.Ambientvisionisnotdirectlyassociatedwithcorticalconsciousness.Itisgoodattemporallyand“automatically”controllingandregulatingquickmovementsandcompetitivebehavior.
Keywords:competitivesports;kinesthesia;motoradjustments
投稿日期:2010-08-30
基金项目:2010年广州第16届亚洲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入选论文。
作者简介:张英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在当今各类运动项目高水平竞技运动训练和世界大赛中,人们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于人体本体感觉、人体各种反射调节、中央视觉、周边视觉、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系统的联合动作调节,以及人体动作产生、控制的信息系统和动作程序的特性的深入研究,日益引起了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和运动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人体运动感觉指上述多重感觉和信息整合系统协同工作所产生的动作信息,而动作调节则是指人体分析、选择和利用这些信息,对人体姿势、肌肉收缩方式和身体动作所施行的及时和精确控制。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竞技运动水平快速提高,各个项目的比赛也日趋频繁和激烈,迫切需要人们对于人体运动感觉和动作调节机制和规律取得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研究,有效地指导竞技运动训练过程。事实证明,人们对于此领域前沿知识体系和方法的掌握,也构成了各个运动专项运动员采用核心力量训练、振动训练、瑞士球训练、悬吊训练等现代训练方法的理论支撑和应用基础。因此,竞技运动中的人体运动感觉与动作调节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对于更大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理念的更新和认识与掌握现代训练方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和揭示现代竞技运动中人体运动感觉与动作调节的前沿研究成果、原理和方法,期许在竞技体育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科学化进程中,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院校的师生提供必要的相关信息服务和参考。结合作者近年来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作为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参与国外教学、实验、观察、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在北京体育大学的多年研究、实验工作和教授研究生、本科生“动作学习与控制”课程的经验,系统总结和讨论近年来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各类竞技运动项目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应用形式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与非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动作信息处理和动作产生模式、调节过程,以及运动视觉的作用。
1人体运动的感觉信息来源
高水平的动作控制和竞技运动成绩往往取决于运动员有效地发现和使用相关的感觉信息。运动员们花费大量时间练习,来提高专项动作速度和准确性,并且训练他们发现和处理相关的感觉信息。
1.1外源信息产生人体动作的感觉信息有几个基本来源,绝大部分来自外界环境,这种信息被典型地称为外源信息。最主要的外源信息来自视觉。在最基础水平上,视觉在确定环境和物体结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视觉也是人体预料未来事物的基础。视觉还为人体提供了环境中物体运动的信息,如球的飞行路线和速度。视觉的另一个功能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做出的动作的时间和空间特点,如挥动球拍、跳高过杆等。第二个主要的外源信息来自听觉。尽管听觉对动作技能表现的参与不如视觉明显,仍然有许多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依靠发达的听觉技能取得好成绩,如帆船比赛,运动员利用船体划过水面的声音估计速度。
1.2内源信息第二类感觉信息来自人体内,叫做内源信息。与人体所进行各种运动控制有关的这类信息,被称为本体感觉信息,如关节的姿势、肌肉产生的力量和身体的空间定向等,指示身体和肢体的姿势和状态。另一种信息来自于身体动作,叫做动觉,它是人体运动时,对关节动作和肌肉张力的感觉和意识。动觉是来源于运动系统的感觉信息,与本体感觉有关,指示肌肉收缩和肢体动作。这种感觉信息尤其对于帆板运动员的维持身体平衡和跳板跳水运动员的空中身体定位非常重要。有一些重要的感受器向神经肌肉系统提供动觉信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感觉头部动作,并对于头部相对重力作用的定位相当敏感。前庭器官位于内耳的本体感觉器官,指示身体姿势和平衡信息。还有一些感受器提供肢体动作信息,它们位于关节和周围的关节囊,指示关节的姿势,尤其是当关节处于极端动作幅度下的时候。有的感受器位于骨骼肌的肌腹中,叫做肌梭,它们在肌肉收缩时被拉长,提供收缩速度和关节姿势变化的信息。在身体的肌肉和肌腱接点处,还有一种本体感受器叫做高尔基腱器官,指示肌肉不同部位的力量水平。
每一种感受器都能够提供一种以上的感觉信息,例如肌梭可以提供关节姿势、肌肉收缩速度、肌肉张力和肢体针对重力作用定位的信息。因此,与提供单一信息的视觉和听觉不同,动觉包括了来自各种感受器的复杂输入信息组合,必须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把它们整合起来。
2人体动作产生与控制的信息流程
在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人体动作的控制与调节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多重信息流共同和谐发生作用的时间和空间精确性,以及动作程序的不断优化。动作产生和控制过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连锁性条件反射”。例如,帆板运动员是在飘忽不定和外部环境极端不稳定的海面上来参加比赛,在动作控制方面,既有需要准确识别赛场标志和对手、需要意识参与、反应速度较慢的中央视觉系统,又有需要对于动作速度、方向、人体和帆板稳定性进行下意识快速调节的周边视觉系统;既有依靠人体随意动作支配人体和帆板的动作控制方式(如摇帆),又有依靠人体下意识控制平衡、姿势和进行肌肉紧张调节的动作方式。我们可以借助下列的动作信息控制模式流程图,来分析帆板运动员的专项动作信息控制过程(图1)。
其中,M1反射是第一个反射性调节,出现于肌肉接受负荷后大约30~50ms,这种反射有时被称为“单突触牵张反射”。M2反射是神经肌肉系统在接受负荷50~80ms后,出现第二次肌电活动的增加。这种现象有时被称为功能性牵张反射。“M2反射”产生比M1反射更大幅度的肌电活动,持续时间更长,所以比M1的动作补偿调节作用大得多。与M1反射相似,M2反射也是由肌梭发出信号到达脊髓。与之不同的是,信号冲动沿脊髓继续上行到大脑高级中枢,在皮层运动中枢和(或)小脑进行处理。然后,动作信号冲动又沿脊髓返回激活肌肉[1]。M1和M2反射、人体本体感觉,甚至周边视觉反馈,在很多情况下是在人体下意识的情况下对人体动作进行快速调节的,它们是随意人体动作准确控制与快速调节的基础机制。近年来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在训练中大量运用的核心力量训练、振动训练、瑞士球训练、悬吊训练等现代训练方法,也是把发展和提高人体运动系统这部分的控制和调节动作的能力,作为主要训练目的。
3各类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专项动作的控制与调节
3.1人体动作程序及其作用动作程序是人体做出动作的信息控制系统,它存储于大脑的长时记忆中,如同电脑程序,规定了某个动作的各个细节,如骨骼肌的收缩形式、用力顺序、协调方式、用力的大小和时机等,它直接规定了动作的基本形式和在人体各个部位(受动器)的执行过程(图1)。
3.2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快速与慢速动作的控制与调节以快速和高度时间准确性动作为主导的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如跆拳道、拳击、击剑运动员,专项技术动作非常迅速、时机掌握精确,在动作执行过程中往往是“一发而不可收”,无法利用各种感觉反馈信息进行动作控制和调节。快速动作控制与调节的信息流程是单向、“有去无回”和开放的,这种动作信息调节与控制模式被称为“开环控制”(图1虚线标出)。运动员只能在动作完成之后再修正和调整动作计划,训练重点在于不断优化动作程序的提取过程和完善动作计划。然而,以慢速和高度空间准确性动作为主导的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如太极拳、冰壶、射箭、射击运动员,在专项动作执行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各种感觉反馈信息进行精确的动作过程控制和调节。慢速动作控制与调节的信息流程是双向、“具有多重返回环路”和封闭的,这种动作信息调节与控制模式被称为“闭环控制”(图1实线标出)。运动员能够在动作执行过程中修正和调整动作,训练重点在于不断强化各类运动感觉,精确调节动作程序中动作力量、速度、路线、幅度等“动作参量”的把握与控制。
3.3对抗性与非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动作的控制与调节对抗性与非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动作控制与调节的差异,主要存在于人体大脑皮层(执行器)处理动作信息的刺激确认、反应选择和反应程序阶段(图1)。对抗性项目运动员需要根据外界实战环境状态和瞬息万变的情况,灵活地组织不同的动作计划,准确地选择相应的动作控制与调节模式。由于外界环境、人体及操控的物体都处于不可预知的动态变化之中,所以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也被称为开式动作技能项目。而非对抗性项目运动员的动作控制与调节却单纯得多,采用相同和相对静止的比赛场地、常常只采用同一种计划、同一种动作控制与调节模式,甚至同一种动作参与比赛,对非抗性竞技运动项目也被称为闭式动作技能项目。二者在动作信息处理和动作产生过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图2)[2]。
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动作控制与调节训练的重点,在于创设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甚至难度更高的实战环境,培养运动员迅速、灵活地制定动作计划、准确地选择和提取动作程序,来克敌制胜(如各种球类项目、跆拳道和击剑等)。而非抗性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动作控制与调节训练的重点,在于稳定和可靠地固定提取同一种动作程序,最大限度地保证同一种比赛动作准确无误的表现和运动成绩的高水平发挥(如田径、游泳和举重等)。
4运动视觉与专项动作调节
视觉在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动作控制与调节过程中往往发挥着主导作用。有两种基本上独立的视觉系统影响着人体的动作控制和调节过程。视觉信息从眼睛的视网膜发出,沿着两条独立的通路到达大脑的两个不同区域。在控制人的动作行为方面,这两条通路的作用截然不同。
4.1中央视觉控制和调节动作空间准确性中央视觉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系统,专门负责有意识地确认物体和调节慢速动作的空间准确性。中央视觉是位于人的视野中央,通过视锥细胞感受,用来确认物体的视觉系统,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受周围物体运动的影响,随光线变暗逐渐消失。
4.2周边视觉控制和调节动作时间准确性第二个较少被注意到的视觉系统是周边视觉,与中央视觉不同,周边视觉占据了中央和周边的全部视野,而且它的功能不受到光线变暗的严重影响。周边视觉是人们在环境中用来为身体定向的视觉系统,它是下意识的,占据全部视野,通过视杆细胞感受,特别是用于动作控制和调节快速动作的空间准确性,它还具有发现环境中运动的物体及其位置的功能(图1)。中央视觉与人的意识相联系,适合于调节和控制慢速的动作和目标行为;而周边视觉有时能够不直接与人的意识相联系,适合于在时间准确性上“自动”调节和控制快速的动作和目标行为。
5人体运动的感觉与动作调节的成功案例分析
上述分析和讨论的内容及其原理,在现代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训练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价值。请见以下人体运动的感觉与动作调节的成功案例。
美国跳远运动员鲍威尔在打破世界纪录之前,也具有很强的速度能力和专项起跳动作的爆发力,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起跳犯规,常常是刘易斯等大牌运动员的手下败将。通过观察和学习,他发现刘易斯等著名选手在助跑过程中的起跳前摆放了第二个距离参照标志,用于起跳前中央视觉对于助跑步伐的调整和控制,做出准确的起跳位置。经过学习借鉴,他把自己跳远的助跑分成了“稳定动作程序阶段”和“视觉控制阶段”。在助跑前期的“稳定动作程序阶段”,他在训练中采用各种改变动作时间和空间特点的手段,提高自己抗干扰和稳定控制动作的能力,如在助跑道上摆放小栏架、助跑时用强力电风扇吹风等。而在助跑后期起跳前的“视觉控制阶段”,他用胶带或鞋等,在起跳3-4步之前标志出一个视觉控制标志[3]。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准确设置这个视觉控制标志。首先,鲍威尔利用各种训练手段,强化自己在“稳定动作程序阶段”,对于快速动作控制与调节过程中时间和空间变化因素的抗干扰和调节能力,以及周边视觉快速信息反馈的准确调节能力,尽量减少助跑过程中起跳脚脚趾至起跳板距离的常数误差。通过练习不断尝试和调整,并经过专门的统计学常数误差分析,确定出起跳前4步左右的视觉控制标志的准确位置(图3)。利用中央视觉察觉到跳远起跳前的视觉控制标志,使人体调整到起跳前的适宜步长、速度和适当降低人体重心,为准确起跳和起跳过程中将人体助跑的部分水平速度转化成垂直速度做出良好准备。鲍威尔巧妙地利用了周边视觉快速调节和中央视觉精确调节各自优势的交互控制和调节效应,有效地解决了自己跳远的犯规问题。在1991年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以8.95m的优异成绩,战胜刘易斯等强手,打破了由比蒙在墨西哥城创造的保持了23年之久的男子跳远世界纪录!
6结语
各类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慢速动作与快速动作具有截然不同的动作产生与控制的模式(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也必然要求人们运用明显不同的训练原理与方法。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开式动作技能项目)与非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闭式动作技能项目)在动作信息处理和动作产生过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人体动作的控制与调节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多重信息流共同和谐发生作用的时间和空间精确性,以及动作程序的不断优化,动作产生和控制过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连锁性条件反射”。中央视觉与人的意识相联系,适合于调节和控制慢速的动作和目标行为,而周边视觉有时能够不直接与人的意识相联系,适合于“自动”调节和控制快速的动作和目标行为。
在现代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必须根据人体的神经生理的原理、特性,以及人体运动感觉与动作调节的机制设计训练方法和参赛方案,除了培养运动员的正确训练和参赛意识外,还必须设计出适宜的专项训练和刺激方法与手段,诱发并使运动员的神经和肌肉系统自主“学会和发挥出”专项竞技运动所需要的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Schmidt,R.A.&Wrisberg,C.A.MotorLearningandPerformance[M].Champaign,IL:HumanKinetics,2008:78-82.
人与动动篇5
2、那一天中午,当头挂着一轮太阳,他普照了整个大地。我来到了外婆家,那可是一个狗的天地啊——无论从哪条路走,你的眼前肯定会闪过一只狗,即使是山上也不例外。通往外婆家的一条小路有一只十分勇猛的狗。每次见到它,我都会绕道而行,宁可多走一点路,也不愿在路中与它相撞,这种行为就像老鼠见到了猫——吓破了胆。那一次,外婆正在做麦糕,中途糖没了,就叫我去买。我的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可是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出发。走着,走着,越来越接近那条小路了,我的心怦怦直跳,似乎都要跳出来了。快接近时,我站在暗处查探了一番,大狗不在,只有几只小狗。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自己给自己壮了壮胆,自信满满地走了过去,特意从小狗身边停了一会儿,做了一个鬼脸,悻悻地说:“你们的妈妈这么嚣张,哈哈,现在你们没法了吧!”小狗们呜呜地叫了几声,我的听了,心里像打翻了无味杂瓶——七滋八味的。
3、这时,大狗突然从草丛里窜了出来,对着我“汪汪”地叫着,后腿使劲地刨地,狰狞的眼睛直勾勾地望着我,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他越来越凶,一副想要把我吃了的表情,毛骨悚然的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一个想法——逃。我深呼了一口气,撒腿就跑,幸好它没追来,可我躲还在暗处观察着。它舔了舔小狗们的小脑袋,用脸蹭它们的身体……后来的几天,我每次从这经过都会发现,它始终保持警惕地对视着来往的人,只要靠近一毫米,就开始愤怒地吼叫。
4、大狗的这一个举动感动了我,我每次从这里经过时,都会给大狗带一些肉类的东西,可我每次只放在远处。渐渐地,大狗跟我熟悉了,有一次,我当着面摸小狗的小脑袋,它都不在意。
人与动动篇6
一、动漫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它以动画、漫画、游戏三大行业为主体,造就了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产业集群经济。苏州市历来十分重视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把振兴动漫游戏产业作为建设科技文化大市、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随着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动漫行业的高技能人才缺口很大,人才培养问题就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二、苏州动漫行业人才现状苏州的动漫游戏企业主要集中在苏州工业园区、吴中区、昆山软件园等地,目前已有工业园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昆山软件园动漫数字产业基地和长桥动漫特色产业基地三个动漫产业基地。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2009年园区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原创动漫方面,园区共有1部电影、13部动画片获得发行许可,位列全省第二;有5部动画片获得广电总局年度或季度优秀动画片奖,位列全省第一;产业规模方面,已集聚动漫、游戏及相关企业50家。2010年,园区动漫游戏产业目标为:实现产值5亿元,同比增长30%,企业数60家,同比增长20%,原创动画确保13000分钟,力争20000分钟。潜力巨大的动漫市场,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通过对苏州市区和园区多家动漫、游戏企业的调研分析,动漫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中后期制作环节上,动画前期规划和创作人才缺口非常大,即从事编剧、导演、造型、美术设计的人才十分紧缺。从学历上看,大学学历者是从业人员的主体力量,大约为60%,高中/中专学历约占为34%,显示出动漫企业在用人时更关注实际能力,但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行业的快速发展,动漫行业高学历人才比例将不断增加。从相关从业经验上看,由于动漫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从业人员行业经验普遍偏少。从业年限2年以下的达到约占60%。从职位类别来看,从事设计类、策划类和编辑类等职位类别的人员居多,分别为45.4%、19.4%、18.5%,三者之和达到了79.3%,而财务、管理、行政等非专业类职位所占比例较低,仅为20.7%,这和动漫行业更强调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三、苏州动漫行业人才需求分析近年来,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发展迅速,由于政府加大了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扶持、市场开拓、平台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了多项举措,原创动漫作品数量质量呈现井喷式增长。目前苏州动漫行业的人才需求量约为1000-3000人左右,紧缺人才可分为以下几类:故事原创人才、动画软件开发人才、三维动画制作人才、动画产品设计人才和动画游戏营销人才。通常情况下,生产一部约20分钟的二维动画片约需52名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动画片原画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每人每天制作C级片6分钟的产能计算,完成一集动画片的原画设计需要37天,加上前后期的工作,约需2个月才能最终完成一集动画片,由此可见,动画的确是一个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的生产密集型产业。另外,动漫产业的生产技术更新特别快,各种相关软件的不断升级和新技术不断产生,需要从业者不断提升自己,及时参加技术培训,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加上动漫产业的链条非常长,涵盖面又非常广,对人才的需求层次非常丰富,从高层次的原创人才、编导人才、技术人才、市场人才、管理人才到中初级的专业技术人才,都有很大缺口。除专业动画公司以外,其他行业也越来越多地用到掌握动画技术的人才,因此,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动漫后期生产制作人才缺口更大。目前的动漫行业所需的岗位人才情况有所变化,通过图1所示可以总结出:首先,在动漫制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编剧和导演岗位,在人才市场中的需求并不大,并且应届高职毕业生参与竞争这两种岗位也不现实。这两种岗位在一个动漫企业中往往只有那么寥寥几人,并且基本上都由有着非常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行业知识背景的资深人员担任。其次,动漫的原画人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程度仅次于编剧和导演。但是这方面的岗位,例如:角色原画师、场景原画师等,人才需求并不旺盛,并且由于该方面的岗位需要较强的绘画功底、较高的艺术素养、较敏锐的顾客心理把握能力,往往由正统艺术专业毕业的、拥有多年动漫行业从业经验的人员来担任。这方面的岗位人才应该更加倾向于设计型人才,而非技术型人才。在动漫的设计阶段,被调查的70.6%的动漫企业都有足够的策划与编剧人才,并且都能独立完成动漫作品的前期策划与剧本创作;79.4%的动漫企业都有足够的角色与场景设计人员,并且都能独立完成角色造型的设定与场景的设计。但是,在与企业的谈话中了解到,企业并不缺乏一般性的设计人才,缺乏的是极具创意的策划与编剧人才。最后,我们发现市场真正需求量大、入门台阶较低的岗位是动画师、剪辑合成师等类型的技术性动漫制作岗位。这类岗位不需要太多从业经验,不要求很高超的绘画能力,也不需要非常广阔的知识面和新颖、独特的创意能力,最低要求仅需要熟练的专业软件操作技能和基本的动漫制作基本知识。四、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动漫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由学校系统全面的承担,还包括企业的就业培训。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学校的教育和企业的需求不能接轨,而企业的短期功利式培训又很难培养创造性的高端人才。这种矛盾发展的后果可能会使整个行业只能停留在加工制造业,而不能真正成为创意型产业。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观念陈旧,认识不足。人才培养定位不准,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大致相同,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学校过度注重理论知识,或脱离企业实际需求而偏重于软件应用的培养,忽略了实际开发与工作创新的培养问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最新技术使用能力不强,学校与企业严重脱节,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一般都要经过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胜任工作。传统学科型模式仍然没有改变,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引进、利用国际国内优质教育资源能力不强,与企业结合紧密度不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然存在。#p#分页标题#e#2、动漫市场创意、管理、营销类人才缺少。这与目前学校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有关,一条完整的动漫产业链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相互衔接而成:前端产业,主要包括创意和投资部分,即剧本创作、动画形象创作和投资方介入;中端产业,主要包括制作部分,从电脑动画制作到后期剪辑再到音乐字幕合成;末端产业,主要包括发行部分,从动漫到衍生产品开发,如玩具、日用消费品、主题公园开发等。当前,从学校毕业的动漫专业学生,由于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原因,知识结构与动漫产业链条明显脱节,突出表现为前端策划型、编剧型人才明显不足,绝大部分集中于中间的加工部分,后期加工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也比较欠缺,既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就业范围,也制约了动漫企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3、动漫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动漫专业作为新兴的专业需要大批具备人文艺术素养、计算机技术、美术技巧及市场意识的复合型教师,目前苏州很多中高职学校动漫专业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例如我所在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影视动画班和平面广告班专业课老师教学任务很重,周课时都16节以上。从动漫专业教师队伍的职称来看,具备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很少,有也是大多从事动漫专业基础学科,且多是近年来从绘画、艺术设计等其他专业转向而来,真正从事动漫专业的老师基本上只具有初级或中级职称。动画专业目前缺乏专业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严重不足。五、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对策1、明确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的定位决定着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市场的无缝对接,首要的是准确定位动漫人才培养的目标,这是改革动漫课程体系的前提。通过对苏州动漫企业的调研,现阶段动漫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影视动画创作为核心能力,培养既以利于进行实践教学。同时,积极引进,聘请知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来学校讲课,以解决高职教育教师队伍的紧缺问题。三、结语通过对温州中小企业岗位需求的调查,我们发现高职生应用英语的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着很大差距。作为高职英语教师,我们应该跳出传统模式的束缚,用市场岗位需求调查来指导教学改革,从而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出实用的复合型人才。
【人与动动(6篇) 】相关文章: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学习委员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4-23
语文教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篇) 2024-04-17
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文(6篇) 2024-06-05
人与动动(6篇) 2024-06-05
对建筑工程的认识(6篇) 2024-06-04